

名城名寨游·古城古镇128(上海)

文/张晓锐
上海市金山区的枫泾镇,是上海的"西南门户"。该镇在元朝至元年间就已建镇,算来有700多年的历史了。所以,它是一座古镇,在2005年被评选为"中国历史文化名镇"。
枫泾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。几条静静的小河贯穿镇子,处处小桥流水人家。我和朋友调侃,说这儿最适合找个地方坐下来发发呆。确实,枫泾很静,在静中欣赏她,更易捕捉她的美。

枫泾的美,美在色彩。
枫泾古镇,林木茂密,那些硕大的树冠为下面的屋舍撑起了一把把大伞;树影投在小河里,如同浓得化不开的深绿,水波荡漾时,又是绿中带着蓝。

在这座古镇,许多人家的大门两旁都挂了红灯笼,有的挂了一个,有的挂了一串,在灰瓦白墙式的建筑物上尤为显眼,在清凉的绿色中又多了点点暖意。
枫泾的美,美在小桥。
枫泾古时就有"三步一座桥,一望十条巷"之景,桥是小镇之间和进出小镇的纽带,数量很多,建造得也考究。
在枫泾镇上历史最悠久的桥,是南大街旁的致和桥,距今有近700年多历史,建于元代,古朴苍劲,桥头两端,都有石板铺成的台阶通向码头。桥身石缝间长出了野草和藤蔓,尽显岁月沧桑。
枫泾镇上构筑典雅的桥,当属小巧玲珑的"枫泾三桥",即清风桥、竹行桥和北丰桥。三桥相连,连接着河岸边那些青灰色的房屋和河埠,散发着古色古香的味道。据说当地居民婚娶,都要经过"三桥",以求夫妻白头偕老。
枫泾的美,还美在廊棚。
廊棚,是兼具"廊"和"棚"功能的建筑形式,"棚",就是临街的房檐处伸出一截,下方用木桩支撑,形成棚子,目的是为街上的行人遮阳挡雨。家家都这样做,棚棚相连,街道也就成了带棚子的长廊。所以有人形象地说,廊棚就是"有棚顶的街"。

枫泾的廊棚,依小河边上街道的走向而建。雨天,雨水沿房檐瓦沟而下,变成千万条雨丝,形成一幅长长的透明水帘,一齐落到水气腾腾的河里,凸现出"烟雨长廊"的独特景观。这一景观,在枫泾最有名的那条长约300多米的生产街上表现得最典型。
廊棚下大多有座椅,坐在廊棚下,还有一种身处江南园林的感觉,看着建筑物在河面上的倒影,因水流动产生视错觉,仿佛这些倒影在向前移动。这时,一股清风吹来,倒影就如散墨般晕开,风停后重又复归原样。
这聚散离合的倒影,就好像安慰着那些失意人儿的心:月有阴晴圆缺,人有悲欢离合,金能散尽复来,有什么想不开的呢?
所以,欣赏枫泾古镇的美,又让我多了更深的人生思考……
(编辑 李平凡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