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知识点教287
文/刘改英
河南周口项城汝阳刘氏村庄是中国毛笔的重要发祥地之一。这里生产的毛笔叫"汝阳刘毛笔"。
汝阳刘毛笔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。古往今来,有多少文人墨客、达官显贵都曾对汝阳刘毛笔推崇膜拜,由此而产生的传奇故事也有很多。
"汝阳刘"这个名字是汉高祖刘邦给的
相传,项地是西周时期的一个诸侯国,刘氏族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。秦代时,刘氏族人中出了一个叫刘寅的才子,他饱读诗书,擅文书,跟随大将蒙恬做军中文书,记载军中事迹。蒙恬死后,刘寅对"蒙恬笔"进行了继承和改进。刘寅不仅写得一手好字,而且会造笔,大家都喜欢用他做的毛笔。
汉高祖十二年(前195年)十月,刘邦平息了一场叛乱。在回长安途中,路过家乡沛县。阔别故乡多年,刘邦看到故乡的一草一木都倍感亲切,适逢打了胜仗,刘邦心情大好,在沛县摆下盛大酒宴,邀请四方乡邻前来共聚。
汝阳刘毛笔第66代传人刘好勤在查看一支收藏的毛笔
刘邦听部下说酒席上有一个叫刘寅的人,不仅写得一手好字,而且还精通造笔技艺。便召刘寅来沛宫相见。
刘寅奉皇命当场给汉高祖造了一支笔,刘邦试用后,连称"好笔"。并郑重其事地对刘寅说:"咱们刘氏本是一家。我是沛县刘,你家住在汝河之阳,就叫汝阳刘吧。"
从此,汝阳刘毛笔便成为朝廷钦定的御笔,汝阳刘的名声也一直流传至今。
曹操从汝阳刘毛笔中悟出治军之道
据汝阳刘氏后人说,赤壁之战时,项城是曹军后防,曹操在项城住了三月有余。
一天晚上,曹操诗性大发,立刻挑灯挥毫。怎奈手中的毛笔不听使唤,正在着急之时,曹操突然想起了汝阳刘就在此地。曹操久慕汝阳刘毛笔之名却未能得到。他叫来几个士兵一起陪同,连夜骑马赶到汝阳刘村拜访。曹操细细观看了刘氏制笔流程和家传秘籍后,惊叹道:制笔如治军,有条有理,有章有程,这样笔毛才能聚合到一起,不会涣散。指挥军队打仗也是这样,军心合一,则打胜仗易,军心涣散,则要吃败仗。
汝阳刘毛笔
刘氏族人看到眼前的这位慕名来访者气度非凡,言谈举止颇有风范,向周围的士兵一打听才知眼前的贵客正是曹操。
族人早已听说曹操带兵纪律严明,秋毫无犯,十分敬重,连忙用铜管专制了一支狼毫紫尖笔送给曹操。曹操当场挥毫试用,写出的字笔墨流畅,遒劲有力,他兴奋的大呼:"奇哉!妙哉!神笔哉!"
王羲之用汝阳刘毛笔写就经典之作
晋代书圣王羲之也十分喜欢汝阳刘毛笔。他托人买了好几次都没有买到。适逢一个朋友回乡途中路过汝阳刘,才帮他捎了一支珍贵的汝阳刘毛笔。
拿到心爱的毛笔后,王羲之十分高兴,他当即挥毫写下了经典之作《黄庭经》。这件小楷作品通篇洒脱流畅,婉转自如,神采飞扬,被人称作"妙笔"。
王羲之《黄庭经》宋拓本
根据汝阳刘家谱的记载,王羲之为了表示感谢之意,后来还又重抄了一遍《黄庭经》,托人送到汝阳刘家。
令人遗憾的是,《黄庭经》的真迹现已不复存在,早已在战乱中遗失。但汝阳刘毛笔"羲之妙笔"的美名却一直流传了下来。
如今,在汝阳刘毛笔第66代传人刘好勤的带领下,汝阳刘毛笔已开启品牌化经营的新时代。我们希望汝阳刘毛笔这一中华瑰宝能够越走越远,让更多的人知道汝阳刘毛笔,让更多的人喜欢上中华文化。
(编辑 余佳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